早教中最容易见到的4大误区
经过多项检查,显示明明的身体情况并没任何问题,大夫向明明的母亲仔细询问孩子的近期生活习惯等,终于知道病因所在:从两个月之前,望子成龙的母亲开始对明明推行早教:天天让明明看一个半小时的英语会话光盘,再做一个小时左右的智商开发游戏,这让生性好动的明明非常不适应。大夫诊断,这可能是早教惹的祸,违背孩子天性对幼儿实行过度的早期教育,实质上无意中已形成了一种心理虐待。
大夫特别提醒,爸爸妈妈推行早教最好是能在游玩中学,游戏中学,譬如领着孩子参观公园时,随时随地向孩子灌输常识,通过视觉、听觉、触觉让孩子增涨知识,远比让孩子一味地背书、写字要科学得多。
1、急于求成的教育行为,想让孩子一步登天
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心理一旦极端化,势必在认识上诱发非理性思维,忽略孩子进步的实质,产生急于求成的教育行为。看到其他人的孩子会些什么,就逼着我们的孩子也学,却不知急于求成的行为不但让孩子学不成,反而让孩子的心里遭到很大的重压,更有父母因此责骂孩子,长期以往孩子产生了自卑感。错误的早教办法害了孩子一生。
2、庸俗功利心理引发成人中心的教育方法
任何教育都有肯定的功利色彩,即教育价值的追求。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短期成效,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进步为代价。这是一种典型的 成人中心的教育方法。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所以提前学习;本着人无我有,人有我强,所以过度学习。所有为了高人一等,这只能让孩子失去本身的快乐,而为了你而学习,给孩子的童年带来阴影,影响孩子的心理。
3、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
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,把智商等同于常识,以为教育就是教常识,而常识只有老师才能教好。却不知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老师,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模仿爸爸妈妈,爸爸妈妈就是孩子学习的傍样,由于幼儿期的孩子与你朝夕相处的时间最多,你为孩子提供哪种土壤,就或有哪种苗苗在成长,与其推卸责任说不懂教,不如拿起书本来多学点家庭教育常识。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这种错误的早教办法和心理请你别存在。
4、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
父母用熟知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起孩子的上进心,作为一种教育方案,假如用得当,会获得好的教育成效。但,相当多的父母攀比心理膨胀,忽略孩子的个性差异,随便选择评价标准,盲目攀比,错位比较。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,成长为顺从的乖兔子,抑或是孩子的个性扭曲,成长为不听话的坏豺狼。